农历大年初五。23时30分,祁连山下的浩门站逐渐沉寂下来,西宁电务段高铁信号车间浩门信号工区的职工们已经整齐地排成一列,借助头灯灯光,行走在线路上。
10分钟后,他们到达浩门站西咽喉,开始进行“天窗”前的准备工作。因为行车组织关系,兰新高铁各站的“天窗”时间大多从每天的0时开始,万籁俱寂的深夜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调度命令已下达,可以上道作业。”2月17日0时整,对讲机中传来室内防护员的声音。
很快,工长夏明军和同事们按事先分工两两一组分散开来,开始对每一组道岔进行检查、扳动、测试。呼呼作响的寒风中,他们时而蹲下测试,时而站起查看,时而弯腰聆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高原寒夜里,他们没有一丝一毫松懈。
“我们的‘天窗’时间集中在0时至4时,受气温影响,设备早晚状态不一样,冬季检修任务重、难度大,每天晚上都要再检查一次,这样才能保证每颗螺丝都紧固。”夏明军说。
沈大伟和王斌负责的2号道岔是重点监控对象。入冬后,这里的监测数据连续出现异常,两人的检查格外仔细。
“极寒天气下,转辙机部件遇冷收缩,会出现细微的变化。如果道岔缺口误差超过0.5毫米,就必须手工校正。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道岔就不能正常转换,影响列车运行。”王斌说。
经过两人多次调整试验,2号道岔的参数误差回归到正常范围内。2时40分,他们背起10多公斤重的工具包,走向下一处作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