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铁道网讯(记者张贵锋 通讯员刘秋婷)“小集站,40033次接近!”“40033次小集站通过!”11月24日6时,南昌局集团公司漳州车务段小集站值班员林生枝,接到最后一份调度命令。随着列车轰鸣着渐行渐远,历经28年的小集站正式关站。
28年来,任四季如何变换更迭、任外面的世界怎样精彩热闹,小集站职工扎根深山、恪尽职守,唱响了一曲爱路爱岗的“小情歌”。
跳“江南style” 与蛇共舞
1992年,为确保电气化开通后的列车运行通过能力和运输安全,鹰厦线上增设了若干个办理列车会让的小站,小集站就是其中之一。面朝大山、背偎江水的小集站,是一个只有两条股道的五等小站。
处在深山环抱之中的小集站,周围没有什么人烟。早年间,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偶有出没,但并没有“捣乱”。最让职工们担心的是蛇。夏天,职工在区间看到过被火车碾成两截的蟒蛇,银环蛇、竹叶青等毒蛇也偶尔在宿舍和车站房前屋后出没。
有一次,一名职工下班后在车站后面的河里钓鱼。发现远处漂来根“木头”,到了近前突然直挺挺立起来一尺多高,这才发现是条茶杯粗细的蛇,吓得这名职工撒腿就跑。
蛇的出没,让职工到了夏季就加倍小心,蛇药放到抽屉里备用,每天睡觉前里里外外都要仔细检查一遍。
车站六名职工很乐观。有段时间,“江南style”流行大江南北,车站职工闲来无事,也经常跳骑马舞寻开心。他们笑称自己是“与蛇共舞”。《工人日报》曾以《“与蛇共舞”的小站人》为题,对小集站职工以苦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做了报道。
主打歌:“多出点力气”保安全
小集站交通极为不便,距离最近的漳平、华安将近有30公里路程。六名职工家住漳平,休班回趟家,路上耗时就得小半天。蔬菜、油盐米醋等都要由职工从漳平带过来,然后由站长徐祥龙、副站长曾伟林肩挑手抬到车站。有一次,买得东西足有100多斤,徐样龙从水电大坝挑过来,肩膀又红又肿。
“为什么不让职工轮流挑?”
徐祥龙憨厚地笑了笑:“职工很辛苦啊,我们俩职务里既然带个‘长’字,多出点力气是理所应当的!”
“多出点力气”,是小集站职工的“主打歌”。有一年冬天,值班员蔡树山在家里不小心摔了一跤,左侧锁骨隐隐作痛,他没太在意,来到车站上班后,锁骨越来越疼。站长徐祥龙看他疼得直皱眉、冒虚汗,就主动替班,让他回宿舍休息。一个来小时后蔡树山觉得疼痛减轻,就来到车站继续当班。
但当班半个来小时,蔡树山再次疼得吃不消,只好又让站长替班。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锁骨受伤比较严重。
锁骨受伤严重,还从家里跑到车站上班,真是条铁汉!
小站职工为确保安全畅通真够拼的,车务段对他们关爱有加。近年来,段里加大对沿线艰苦小站的投入力度,相继配备空调、冰箱、跑步机、热水器等,增加了艰苦津贴、交通补贴,使职工更加安心工作。
“转站”南北情不变
“小站虽小,但安全责任一点都不小、作业标准一点都不低。大家朝夕相处,就像一家人。”老家在陕西安康的职工孙宏涛动情地说。小站就是他的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伴随着他的成长;悠扬的汽笛声,浸染着他无悔的青春。
小集站关站后,6名职工有5个人转到鹰厦铁路其它小站,有一个人分到漳泉线的小站。今年42岁的许敏,在小集站工作了整整18个年头年。从小伙子到中年大叔,他无怨无悔:“当初开站是为了铁路的运力提升和运输安全,关站是因为铁路的迅猛发展,不管开站还是关站,不管是在小集还是哪个车站,我都为自己是一名铁路人而自豪,对铁路工作的热爱永远不变!”
林生枝的父亲参加过鹰厦铁路的修建,随后在鹰厦线任劳任怨工作直到退休。作为一名铁二代,林生枝很是自豪。他的手机里有一张自己在小集站跟工友们的合影照片:“我们这些老铁路要一如既往好好干。虽然关站了,但是严格执标永远不忘,爱路如家永远不变!”